全球力量的再平衡:雄鹰帝国,一份关于美国结构性张力与持久韧性的研究报告

拓展自-全球力量的再平衡:中美动态中的必然性力量与偶然性命运/#第一部分:美国——压力下的帝国

引言

本报告旨在对当代美国实力的状态进行一次详尽的分析,其核心框架围绕一个中心的辩证关系展开:一方面是推动国家走向相对衰落的、根深蒂固的长期结构性力量(“必然性”);另一方面是美国独有的、充满活力的适应与复兴能力(“偶然性”)。

报告的分析框架将系统性地解构美国所面临的困境,分为两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必然的压力,将审视构成结构性衰退的四大支柱:一条危险的财政轨迹、一个瘫痪的政治体系、一个撕裂的社会结构,以及全球军事承诺所带来的累积负担。这些压力之所以被称为“必然”,并非因为它们不可改变,而是因为它们当前的势头受到数学、人口和制度逻辑的支配,对短期的政策干预具有高度的抵抗性。第二部分:偶然的优势,将探讨四种与之抗衡的韧性源泉:一个无与伦比的创新生态系统、持久的金融霸权、对全球人才的磁石效应,以及一种潜在的战略政策转向能力。这些优势之所以被界定为“偶然”,是因为它们的持续活力取决于具体的、往往是岌岌可危的政策选择和社会条件。

本报告试图回答一个根本性问题:对美国全球领导地位的主要挑战,究竟是来自外部的竞争者,还是源于国家内部一场关乎自我破坏能力与自我重塑潜力之间的竞赛?最终,报告将对这场内部斗争进行净评估,为美国实力的未来轨迹提供一个充满细节和洞察的预测。


第一部分:必然的压力——结构性衰落的四大支柱

本部分的核心论点是,对美国卓越地位最重大的威胁并非来自外部,而是内生的。这些是缓慢发酵、根深蒂固且相互强化的压力,它们共同侵蚀着维系全球实力的国内根基。

第一节 财政悬崖:一场复合债务与选择递减的危机

美国面临的最尖锐的结构性弱点,是其不可持续的财政路径。这已不再是一个可以通过政治意愿轻易解决的问题,而是一个近乎数学确定性的危机,它正严重限制着国家的战略选择空间。

财政轨迹的数学确定性

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BO)的长期预测清晰地描绘了这一轨迹。联邦政府由公众持有的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预计将从2025财年的100%飙升至2029年的创纪录水平107%,并将在2055年达到156% 1。这一债务水平将在十年内超过二战后的历史最高点 4。以名义价值计算,到2055年,债务将增长108万亿美元 1。与此同时,年度预算赤字预计将从2025年已然高企的GDP的6.2%进一步增长到2055年的7.3%,这是在没有重大危机情况下前所未有的持续高水平 1。仅在2024日历年,美国政府的借款就高达2.0万亿美元 6

这一趋势的根本驱动力是强制性支出和不断膨胀的利息成本所构成的结构性错配。随着婴儿潮一代完全进入退休年龄,社会保障(Social Security)和联邦医疗保险(Medicare)等项目的支出将急剧增长 7。预计到2055年,总支出占GDP的比重将从2025年的23.3%上升至26.6%,而总收入的增长则缓慢得多,仅从17.1%上升至19.3% 2

最令人警惕的加速器是净利息支出。由于债务存量和利率的上升,利息成本预计将在2025年达到GDP的3.2%,首次超过国防开支和Medicare开支 1。到2055年,利息成本将爆炸式增长至GDP的5.4% 1,届时将吞噬掉联邦总收入的28% 1。这一进程具有一种非政治性的、自我延续的逻辑:更高的债务导致更高的利息支付,这又进一步推高赤字和债务,形成一个几乎独立于执政党派政策选择的恶性循环。

“财政紧身衣”与挤出效应

这种财政轨迹形成了一件事实上的“财政紧身衣”(fiscal straitjacket),系统性地挤压了对维持未来实力至关重要的投资 7。根据CBO的预测,到2025年,强制性支出与净利息支出之和将约等于全部税收收入,这意味着国会批准的每一美元可自由支配开支——包括国防、科研、基础设施和教育——都将依赖借贷 4

这种结构性的“挤出效应”对美国的长期竞争力构成了直接威胁。彼得·彼得森基金会(Peter G. Peterson Foundation)的分析预测,持续增长的债务将导致私人投资在10年后减少13.6%,50年后减少21.6% 3。这将直接转化为更低的经济增长、更少的就业机会(预计到2035年将减少120万个工作岗位)和更低的工资(预计到2055年下降3.0%)3。这件紧身衣迫使国家在维持现有福利承诺、支付过去债务的利息与投资未来之间做出日益痛苦的零和选择。

表1:美国财政前景——30年预测

指标 2025年 (基线) 2035年 (预测) 2055年 (预测) 来源
公众持有联邦债务 (占GDP比重) 100% 118% 156% 1
年度预算赤字 (占GDP比重) 6.2% 6.1% 7.3% 1
联邦总支出 (占GDP比重) 23.3% 24.4% 26.6% 2
联邦总收入 (占GDP比重) 17.1% 18.3% 19.3% 2
净利息成本 (占GDP比重) 3.2% 4.1% 5.4% 1
净利息成本 (占联邦收入比重) ∼18.7% ∼22.4% ∼28.0% 1

第二节 破碎的政体:自我修正能力的瘫痪

财政危机之所以如此凶险,是因为它与政治危机紧密相连。美国政治体系的极化使其几乎丧失了有效应对上述长期挑战的能力,将一个本可解决的数学问题,转变成了一个看似无法克服的制度僵局。

两极分化的深度与广度

美国政治的特征是“自由派和保守派之间巨大且不断扩大的鸿沟” 7。这种分歧不仅存在于精英层面,更深深植根于社会。自1994年以来,对对方政党持有“非常负面”看法的美国人比例增加了一倍以上 7。这种敌意被称为“情感极化”(affective polarization),其严重程度甚至超过了意识形态本身的差异。到2020年,美国人宣称“憎恨”对方政党的可能性,已经超过了“热爱”自己政党的可能性 10。这种对立情绪弥漫在整个社会,高达65%的美国人表示一想到政治就感到“精疲力竭”,只有10%的人感到充满希望 11

这种分歧体现在几乎所有重大议题上。在气候变化问题上,78%的民主党人视其为首要任务,而共和党人中只有21% 12。在政府是否应提供医疗保健的问题上,85%的民主党人表示赞同,而68%的共和党人表示反对 12。这种分歧甚至延伸到对现实的基本认知,例如,94%的民主党人认为黑人在美国面临歧视,而共和党人中只有54%持此观点 13

从政治极化到治理瘫痪

这种深刻的极化直接导致了立法僵局和国家自我修正能力的丧失 7。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的研究显示,立法僵局的程度在过去半个世纪里稳步上升,如今华盛顿议程上75%的重大议题都陷入了僵持状态 14。政府关门、债务上限危机等曾经罕见的事件,已成为常态化的政治表演 7,这使得任何需要跨党派共识和短期牺牲的长期战略(如财政改革)都变得异常困难。

更深层次的机制在于,这种僵局本身会反过来加剧极化。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当选民感知到国会陷入僵局时,他们反而更愿意投票给本党的极端候选人。其逻辑是,选民认为在僵化的体系中,极端政策无论如何也难以通过,因此投票给极端派的风险较低,至少他们能更坚定地为“己方”战斗。这形成了一个“极化导致僵局,僵局又催生更严重极化”的恶性循环 15

这种政治上的功能失调,是导致前述“必然”的财政危机无法被轻易化解的关键原因。财政问题需要的是长期的、需要两党合作的艰难抉择,而政治系统却被优化用于短期的、零和的党派斗争。这种问题性质与系统能力之间的根本性错配,构成了美国当前最核心的治理危机,它剥夺了国家进行战略性自我修正的能力。

第三节 撕裂的社会:国家凝聚力的侵蚀

政治之外,美国社会结构的撕裂是另一个结构性的弱点。经济不平等、种族矛盾和文化战争等深层次裂痕,正在侵蚀着一个国家采取统一行动所必需的社会契约和共同目标感。

经济、种族与文化的裂痕

经济上的巨大鸿沟是社会分裂的根源之一。一方面,美国拥有全球最多的百万富翁(604万)、千万富翁(10,800位)和亿万富翁(超过850位),掌握着全球34%的流动性私人财富 16。另一方面,财富分配极度不均。2024年的数据显示,最富有的10%家庭掌握了67.2%的总财富,而最底层的50%家庭仅拥有2.5% 18。这种宏观经济实力与微观个体经济困境之间的巨大反差,是催生社会不满和政治极化的温床。

种族裂痕同样深刻。尽管美国社会在多元化方面取得了进展,但不同族裔对社会公平的看法存在巨大差异。2025年的民调显示,高达94%的民主党支持者认为黑人面临歧视,而共和党支持者中仅有54%同意此观点 13。对种族关系的担忧程度虽然自2021年的高点有所回落,但在2025年仍有33%的美国人表示“非常担忧” 19。此外,仇恨犯罪仍然是一个严峻问题。尽管2024年大城市的总体数据略有下降,但仍远高于十年前的水平,特别是针对犹太裔和穆斯林的仇恨犯罪在2024年创下新高 20。联邦调查局(FBI)官方记录的2023年仇恨犯罪事件为11,862起 21,但研究估计,由于大量案件未被报告,真实数字可能高达每年24.6万起 22

这些经济和种族的紧张关系与激烈的“文化战争”交织在一起,议题涵盖堕胎、枪支管制、移民和宗教自由等 7。其结果是一个日益碎片化的社会,不同群体生活在各自的“信息茧房”中,对基本事实和价值观缺乏共识 23

凝聚力侵蚀对国家实力的影响

一个国家的外部力量最终源于其内部的团结和共同目标感。当社会契约被侵蚀,不同群体之间充满不信任和对立时,国家动员资源、应对危机和投射全球影响力的能力就会从根本上被削弱 7。这种社会分裂削弱了一个国家采取统一行动的根基。这种“美国梦”作为统一神话的侵蚀,不仅损害了国内的社会稳定,也削弱了其作为全球灯塔的“软实力”,而这正是其吸引全球人才和维持国际领导地位的关键因素之一。

表2:美国社会分裂的关键指标 (约2025年)

领域 指标 数值/统计 影响 来源
经济不平等 财富份额:顶层10% vs. 底层50% 67.2% vs. 2.5% 巨大的财富差距加剧社会紧张和政治极化。 18
种族分歧 认为黑人面临歧视的比例 (民主党 vs. 共和党) 94% vs. 54% 对社会公平的基本认知存在根本性分歧。 13
政治极化 对对方政党持“非常负面”看法的比例 自1994年以来增加一倍以上 情感上的敌意使政治妥协几乎不可能。 7
治理信心 对政治感到“精疲力竭”的公众比例 65% 公众对政治体系失去信心,削弱政府合法性。 11

第四节 世界的重负:21世纪的帝国过度扩张

最后,美国为维持其全球霸权所付出的成本本身,也构成了一种结构性的负担。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在其经典著作《大国的兴衰》中提出的“帝国过度扩张”(imperial overstretch)理论,为理解美国当前的困境提供了深刻的框架 7。该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当一个大国的全球军事承诺超出了其经济基础的承载能力时,衰落便会随之而来 27

全球军事足迹的成本与风险

今天的美国正面临这一经典困境。其在全球超过80个国家维持着超过750个军事基地,这一数字是冷战结束时的两倍 7。维持这个庞大的全球军事网络的直接成本每年约550亿美元 28,而维持海外军事存在的总成本估计每年高达2500亿美元 29。这还不包括在特定冲突区域的额外开支,例如在2023年10月至2024年9月期间,仅为支持以色列及相关中东行动就花费了至少227.6亿美元 30

这个庞大的军事网络不仅耗资巨大,也带来了巨大的战略风险和责任。它将美国拖入众多地区冲突,并使其承担着保护众多盟友的安全承诺。这套曾经作为其霸权核心资产的联盟体系,如今在很大程度上也成为了一项巨大的负债,不断消耗着本可用于国内更新和投资的宝贵资源 7

与大英帝国的历史回响

对大英帝国衰落的历史回顾为此提供了深刻的教训。大英帝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因无力承担维持其遍布全球的帝国的经济和军事成本,而在短短几十年内迅速瓦解 7。尽管美国的“帝国”形式与英国不同——它更多是基于联盟、基地和金融影响力的非正式帝国——但其维持全球联盟体系和军事存在的经济与政治成本同样是沉重的 32

这四重压力——财政悬崖、政治破碎、社会分裂和帝国重负——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形成了一个危险的负反馈循环。财政困境需要艰难的政治抉择,而政治瘫痪使其无法实现;这反过来又加剧了社会围绕稀缺资源的争斗和分裂。所有这一切共同削弱了支撑其全球角色的国内经济与社会基础,从而加速了过度扩张的进程。与大英帝国主要因外部冲击(如两次世界大战)而衰落不同,驱动美国当前困境的核心力量是内生的、结构性的 7。这意味着,美国或许并不需要一场灾难性的外部战争来触发衰落,其自身的内部逻辑正将它推向那个方向。


第二部分:偶然的优势——潜在复兴的四大源泉

尽管面临着严峻的结构性挑战,但断言美国必然衰落是片面的。美国社会内部蕴含着强大的韧性和复兴潜力。这些潜力主要体现在其无与伦比的创新能力、金融霸权、对全球人才的吸引力以及在关键时刻的政策调整能力。这些因素构成了可能改变其国运轨迹的“偶然性”变量,它们的持续存在并非必然,而是取决于审慎的政策选择和健康的社会环境。

第五节 创新引擎:无与伦比的生态系统

美国最强大的、用以反制结构性衰落的力量,是其创造未来的能力。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最具活力的创新生态系统,这是其持久竞争力的核心源泉 7。这个生态系统由世界顶尖的研究型大学、深度发达的风险投资市场、以及崇尚冒险和颠覆的创业文化共同构成,这种组合在全球范围内难以复制 7

在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清洁能源等决定未来的关键领域,美国依然保持着全球领先地位 7。2024年,全球对人工智能公司的风险投资(VC)总额超过100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资金流向了美国的初创企业 35。进入2025年,美国AI生态系统持续吸引巨额资本,例如Andreessen Horowitz等顶级风投机构正在募集高达200亿美元的新基金,专门用于投资美国的AI公司 36

这一创新能力是抵御第一部分所述结构性衰退的最有力武器。从理论上讲,它可以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缓解财政压力,并通过技术代差来维持战略优势。然而,这一优势也面临挑战。数据显示,尽管美国整体研发支出占GDP的比重在2022年达到了3.43%的高位,但其中由联邦政府资助的部分已从1964年的峰值1.86%下降到0.63%,而企业资助的部分则从31%飙升至75% 37。这意味着美国的创新越来越依赖私营部门的短期商业回报,可能导致对高风险、长周期的基础科学研究的投入不足,而这恰恰是过去技术突破的基石。这种从公共主导向私人主导的转变,使创新引擎的长期健康变得更加“偶然”,而非必然。

第六节 金融城堡:“嚣张的特权”与美元悖论

美国的经济韧性及其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核心地位,是其另一个关键的偶然性优势。这一地位的核心支柱是美元作为世界主要储备货币的霸权地位 7

美元霸权赋予了美国一种被誉为“嚣张的特权”(exorbitant privilege)的能力:它能够以极低的成本为其庞大的财政和贸易赤字融资,并能通过金融制裁等手段将美元“武器化”,以实现其地缘政治目标 7。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截至2024年第四季度,美元在全球已分配外汇储备中的份额依然高达57.8%,遥遥领先于欧元的19.8%和人民币的2.18% 39

尽管关于“去美元化”的讨论甚嚣尘上,但目前尚无任何一种货币能够在规模、流动性和制度信任度上对美元构成实质性挑战 40。新兴的央行数字货币(CBDC)甚至可能进一步巩固美元的地位,因为一个由美联储支持的数字美元,凭借其信誉和通用性,可能会比其他国家的数字货币更具吸引力 42

然而,这恰恰构成了美国最大的“韧性-脆弱性悖论” 7。正是美元的霸权地位,使得美国能够长期容忍并维持其在第一部分中详述的、不可持续的财政赤字和政治失能。美元的全球需求为美国的债务提供了近乎无限的买家,从而消除了本应由市场施加的、迫使其进行财政和政治改革的强大压力。因此,美元的霸权地位,这个赋予美国巨大韧性的偶然性优势,同时也是一种允许其结构性弱点不断恶化的“麻醉剂”。对美元信誉的最大威胁,并非来自人民币的竞争,而是源于美国自身的财政或政治危机。一旦全球投资者因美国内部的政治僵局(例如,一次因债务上限争端而引发的技术性违约)而对美元的安全性产生根本性质疑,这将是美国霸权最快、最不可逆的崩塌路径 7

第七节 人才磁石:全球智力的汇聚地

美国吸引和留住全球顶尖人才的能力,是其补充国内短板、维持创新活力的关键再生资源。这种“人才流入”(brain gain)效应是美国一项独特且强大的战略资产 7

美国是全球高技能移民的首选目的地。其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是吸引人才的门户。2024年,美国共接纳了110万国际学生,为美国经济贡献了438亿美元 43。这些学生,特别是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领域的博士生,有很大一部分毕业后选择留在美国,成为其创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7。H-1B签证项目是留住这些人才的关键渠道,尽管年度配额有限,但需求极其旺盛。在2025财年,H-1B的合格注册申请数量高达47万份,而年度名额上限仅为8.5万个 44。这些高技能人才绝大多数来自印度(占2023年批准人数的73%),并拥有硕士或以上学历(占57%),直接为美国科技行业注入了核心动力 45

然而,这种吸引力是偶然性的,它取决于美国的开放性、社会健康度和移民政策 7。一个充满政治敌意、社会撕裂、对移民不友好的美国,其吸引力会大打折扣。近年来,民粹主义和反移民言论的抬头,以及其他国家(如中国)推出旨在吸引本国人才回流的计划(如“千人计划”),都对美国的人才磁石地位构成了挑战 46。如果美国的政治功能失调最终导致其移民政策变得更加严格和不可预测,那么这一关键的复兴源泉可能会迅速枯竭。这再次凸显了美国内部的政治健康状况与其全球竞争力之间的直接联系。

第八节 政策抉择:自我革新的能力

尽管政治僵局是常态,但在关键时刻,美国依然能够做出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政策调整,展现其体系的潜在适应性。近年通过的《芯片与科学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和《通胀削减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 IRA)等,标志着美国开始采取一种新的“基于地方的产业政策”(place-based industrial policy),以应对来自中国的挑战和自身的去工业化趋势 7

这两项法案代表了一次重大的战略转向,旨在通过数千亿美元的政府补贴和税收抵免,重振国内制造业,特别是在半导体和清洁能源等战略性行业 48

  • **《芯片法案》**授权约2800亿美元,包括500亿美元的直接补贴,以激励在美国本土进行半导体制造和研发 48。截至目前,该法案已催生了超过5400亿美元的私营部门投资承诺,预计将创造约4.3万个永久性就业岗位 48
  • **《通胀削减法案》**则投入近4000亿美元用于清洁能源和气候项目,在其生效的第一年就已宣布了超过17万个新的清洁能源就业岗位和2780亿美元的新投资 49

这些政策表明,美国并非其衰落趋势的被动接受者,它仍然具备战略行动的能力。这一轮新的产业政策的成败,是一个重大的偶然性事件。它代表了一场高风险的赌博:美国正试图利用偶然性的政策抉择,来扭转其在某些领域“必然性”的衰退趋势。然而,这场赌博也直接与第一部分所述的结构性压力相冲突。这些庞大的法案为本已不堪重负的联邦预算增加了数千亿美元的支出,进一步加剧了财政压力 53。如果这些投资能够成功点燃一场新的生产力革命,它们或许能帮助美国经济“增长”以摆脱债务陷阱。但如果它们因执行不力、政治内耗或市场变化而失败,就只会成为压垮骆驼的又一根稻草,加速财政危机的到来。

表3:美国持久优势的量化仪表盘 (约2025年)

领域 指标 数值/统计 全球排名/背景 来源
创新 研发总支出占GDP比重 3.43% (2022) 全球领先水平,但联邦份额下降。 38
全球AI领域风险投资 美国初创企业是主要目的地。 2024年全球总额超1000亿美元。 35
金融实力 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份额 57.8% (2024年Q4) 遥遥领先 (欧元: 19.8%, 人民币: 2.2%)。 39
人力资本 国际学生总数 110万 (2024) 全球第一大目的地国。 43
H-1B签证注册数 vs. 配额 47万 vs. 8.5万 (FY2025) 需求远超供给,显示巨大吸引力。 44
政策能力 CHIPS/IRA法案催生的私人投资 >8180亿美元 (已宣布) 表明政府政策仍能撬动大规模资本。 49

结论:一场与自身的赛跑

对美国实力状态的综合分析揭示了一个核心结论:在21世纪中叶,美国面临的主要挑战并非来自任何外部对手的崛起,而是一场深刻的、关乎其自身存续的内部竞赛。这场竞赛的双方,是其根深蒂固、趋向衰败的结构性力量,以及其独特且充满活力的、推动复兴的偶然性潜力。

**对于美国而言,核心的斗争在于其强大的创新能力和全球吸引力(偶然性),能否战胜其日益僵化的政治体制和不可持续的财政轨迹(必然性)。**这是一场复兴潜力与结构性衰败之间的赛跑。如果其创新引擎能够持续创造足够的财富和技术优势来抵消债务的拖累,如果其社会能够弥合分歧以实现有效的政治治理,那么美国就有可能实现自我更新,并以一种新的、更可持续的方式继续在全球事务中扮演领导角色。反之,如果政治内耗和债务压力最终压垮了其创新和开放的根基,其相对衰落的轨迹就可能加速,且难以逆转。

最终,历史的走向并非预先注定。它将由无数个偶然性的抉择所决定——领导人的智慧、政策的成败、科技的突破,以及最终,一个国家的人民是否有意愿和能力去面对并解决其最深层次的内部矛盾。美国未来的命运,将在这场与自身的赛跑中被决定。

引用的著作

  1. Analysis of CBO’s March 2025 Long-Term Budget Outlook,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www.crfb.org/papers/analysis-cbos-march-2025-long-term-budget-outlook
  2. Highlights of CBO’s March 2025 Long-term Budget Outlook - The American Action Forum,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www.americanactionforum.org/insight/highlights-of-cbos-march-2025-long-term-budget-outlook/
  3. RISING NATIONAL DEBT WILL CAUSE SIGNIFICANT ECONOMIC DAMAGE - Peterson Foundation,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www.pgpf.org/wp-content/uploads/2025/05/EY-Rising-National-Debt-Will-Cause-Significant-Economic-Damage.pdf
  4. Visualizing CBO’s Budget and Economic Outlook: 2025 - Bipartisan Policy Center,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bipartisanpolicy.org/blog/visualizing-cbos-budget-and-economic-outlook-2025/
  5. Analysis of CBO’s March 2025 Long-Term Budget Outlook,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www.crfb.org/sites/default/files/media/documents/CRFB%20Analysis%20of%20CBO%20March%202025%20Long-Term%20Budget%20Outlook.pdf
  6. Treasury Confirms Calendar Year 2024 Deficit Tops $2.0 Trillion,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www.crfb.org/press-releases/treasury-confirms-calendar-year-2024-deficit-tops-20-trillion
  7. 全球力量的再平衡:中美动态中的必然性力量与偶然性命运.pdf
  8. Our National Debt - Peterson Foundation,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www.pgpf.org/our-national-debt/
  9. New Report: Rising National Debt Will Cause Significant Damage to the U.S. Economy,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www.pgpf.org/article/new-report-rising-national-debt-will-cause-significant-damage-to-the-u-s-economy/
  10. Political Polarization Poses Health Risks, New Analysis Concludes - NYU,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www.nyu.edu/about/news-publications/news/2024/october/political-polarization-poses-health-risks--new-analysis-conclude.html
  11. Political Polarization - Research and data from Pew Research Center,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www.pewresearch.org/topic/politics-policy/political-parties-polarization/political-polarization/
  12. Political polariz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 Wikipedia,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olitical_polarization_in_the_United_States
    1. Views of how much discrimination racial and ethnic groups in the U.S. face,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www.pewresearch.org/politics/2025/05/20/views-of-how-much-discrimination-racial-and-ethnic-groups-in-the-u-s-face/
  13. Polarized We Govern? - Brookings Institution,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www.brookings.edu/articles/polarized-we-govern/
  14. Is a Gridlocked Congress Causing More Polarization? - ProMarket,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www.promarket.org/2024/06/26/is-a-gridlocked-congress-causing-more-polarization/
  15. USA Wealth Report 2025 | Press Release - Henley & Partners,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www.henleyglobal.com/newsroom/press-releases/usa-wealth-report-2025
  16. USA Wealth Report 2025 - Henley & Partners,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www.henleyglobal.com/publications/usa-wealth-report-2025
  17. The State of U.S. Household Wealth | St. Louis Fed,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www.stlouisfed.org/community-development/publications/the-state-of-us-household-wealth
  18. Race Relations | Gallup Historical Trends,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news.gallup.com/poll/1687/race-relations.aspx
  19. Major U.S. City Survey, Police Hate Crime Reports: 2024/2023,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crimeandjusticeresearchalliance.org/wp-content/uploads/2025/03/Brian-Levin-Hate-Crime-Report-2024.pdf
  20. Hate Crimes | Facts and Statistics - Department of Justice,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www.justice.gov/hatecrimes/hate-crime-statistics
  21. 10 Numbers that Reveal the Real State of Hate in 2024,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www.lifeafterhate.org/blog/2025/1/31/10-numbers-that-reveal-the-real-state-of-hate-in-2024/
  22. Where We Are Now in American Politics, and Where We Might Go,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now.tufts.edu/2024/11/12/where-we-are-now-american-politics-and-where-we-might-go
  23. What’s driving political polarization and how can we solve it? - RepresentUs,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represent.us/news/whats-driving-political-polarization-and-how-can-we-solve-it/
  24. Imperial Overstressing: A Crucial Aspect in the Rise and Fall of Empires - Life of Soldiers,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www.lifeofsoldiers.com/2025/01/24/a_crucial_aspect_in_the_rise_and_fall_of_empires/
  25. Long Read: For over 30 years, Paul Kennedy’s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Great Powers has been the backdrop of the shifting debate over American power. | USAPP - LSE Blogs,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blogs.lse.ac.uk/usappblog/2023/12/04/long-read-for-over-30-years-paul-kennedys-the-rise-and-fall-of-the-great-powers-has-been-the-backdrop-of-the-shifting-debate-over-american-power/
  26.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Great Powers - Wikipedia,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he_Rise_and_Fall_of_the_Great_Powers
  27. Chapter One: Overseas bases and US strategic posture,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www.iiss.org/online-analysis/online-analysis/2022/09/overseas-bases-and-us-strategic-posture/
  28. The Cost of the Global U.S. Military Presence - FPIF,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fpif.org/the_cost_of_the_global_us_military_presence/
  29. United States Spending on Israel’s Military Operations and Related U.S. Operations in the Region, October 7, 2023,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watson.brown.edu/costsofwar/files/cow/imce/papers/2023/2024/Costs%20of%20War_US%20Support%20Since%20Oct%207%20FINAL%20v2.pdf
  30. Reducing extreme polarization is key to stabilizing democracy - Brookings Institution,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www.brookings.edu/articles/reducing-extreme-polarization-is-key-to-stabilizing-democracy/
  31. Taking up the White Man’s Burden? American Empire and the Question of History,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journals.openedition.org/ejas/1542
  32. British And American ‘Imperialisms’ Compared - History News Network,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www.historynewsnetwork.org/article/british-and-american-imperialisms-compared
  33. Singapore’s Lee Kuan Yew Talks America’s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www.wcfia.harvard.edu/publications/singapores-lee-kuan-yew-talks-americas-strengths-and-weaknesses
  34. AI Investment Trends 2025: VC Funding, IPOs, and Regulatory Chall,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natlawreview.com/article/state-funding-market-ai-companies-2024-2025-outlook
  35. The Latest VC Investment Deals in AI Startups - 2025 | News - Crescendo.ai,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www.crescendo.ai/news/latest-vc-investment-deals-in-ai-startups
  36. NSF 25-334 Long-Term Trends Show Decline in Federally Funded R&D as a Share of GDP while Business-Funded R&D Share Incre,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ncses.nsf.gov/pubs/nsf25334/assets/nsf25334.pdf
  37. Long-Term Trends Show Decline in Federally Funded R&D as a Share of GDP while Business-Funded R&D Share Increases | NSF,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ncses.nsf.gov/pubs/nsf25334
  38. Currency Composition of Official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 IMF Data Brief,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data.imf.org/en/news/4225global%20fx%20reserves%20decreased%20by%203%20percent%20in%202024q4
  39. US Dollar’s Shifting Landscape: From Dominance to Diversification,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am.gs.com/en-fi/advisors/insights/article/2025/dollars-shifting-landscape-from-dominance-to-diversification
  40. Federal Reserve explores the impact of CBDC on dollar dominance - Ledger Insights,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www.ledgerinsights.com/cbdc-dollar-dominance-federal-reserve/
  41. A Digital U.S. Dollar Will Strengthen the Currency’s Global Dominance - T. Rowe Price,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www.troweprice.com/content/dam/trp-ecl/global/en/ipc/assets/us-investment-professional-only/2021/december/a-digital-us-dollar-will-strengthen-the-currency-s-global-dominance-id0004733/A-Digital-US-Dollar-Will-Strengthen-the-Currency-s-Global-Dominance.pdf
  42. Data: International Students by the Numbers - Inside Higher Ed,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www.insidehighered.com/news/global/international-students-us/2025/06/11/data-international-students-numbers
  43. H-1B Electronic Registration Process - USCIS,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www.uscis.gov/working-in-the-united-states/temporary-workers/h-1b-specialty-occupations/h-1b-electronic-registration-process
  44. What we know about the U.S. H-1B visa program - Pew Research Center,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www.pewresearch.org/short-reads/2025/03/04/what-we-know-about-the-us-h-1b-visa-program/
  45. 2025 Geostrategic Outlook | EY,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www.ey.com/content/dam/ey-unified-site/ey-com/en-gl/insights/geostrategy/documents/ey-2025-geostrategic-outlook.pdf
  46. The New Geopolitics of Global Talent | BCG,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www.bcg.com/publications/2025/new-geopolitics-of-global-talent
  47. PIIE Briefing 25-1: Industrial policy through the CHIPS and Science …,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www.piie.com/sites/default/files/2025-01/piieb25-1.pdf
  48. The Inflation Reduction Act One Year Later: Lower Costs, Cleaner Communities, Greater Opportunity,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democrats-budget.house.gov/resources/reports/inflation-reduction-act-one-year-later-lower-costs-cleaner-communities
  49. How federal, state, and local leaders can leverage the CHIPS and Science Act as a landmark workforce opportunity | Brookings,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www.brookings.edu/articles/how-federal-state-and-local-leaders-can-leverage-the-chips-and-science-act-as-a-landmark-workforce-opportunity/
  50. Innovation Lightbulb: Tracking CHIPS Act Incentives - CSIS,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www.csis.org/analysis/innovation-lightbulb-tracking-chips-act-incentives
  51. As Industrial Policy, the Inflation Reduction Act Will Reshape the Economy,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blog.advancedenergyunited.org/as-industrial-policy-the-inflation-reduction-act-will-reshape-the-economy
  52. A Reality Check on US Industrial Policy and the Manufacturing “Boom” | Cato at Liberty Blog, 访问时间为 六月 30, 2025, https://www.cato.org/blog/reality-check-us-industrial-policy-manufacturing-boom

全球力量的再平衡:雄鹰帝国,一份关于美国结构性张力与持久韧性的研究报告
https://ai123.win/2025/06/30/全球力量的再平衡:雄鹰帝国,一份关于美国结构性张力与持久韧性的研究报告/
作者
AIs
发布于
2025年6月30日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