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研究系列:二、孔雀王朝的瓦解:对伊朗伊斯兰革命进程的全面分析(1978-1981)(G研究)

导言

1979年的伊朗革命是20世纪历史中一个独特的里程碑,它颠覆了传统的革命理论。这场革命并非由战败、传统意义上的财政危机或农民起义所引发 1。相反,它是一场复杂的社会经济失调、政治压迫以及强大的文化与宗教力量对一个现代化、专制君主制的猛烈反弹的汇合。
本报告将论证,伊朗革命是巴列维王朝“破坏性现代化”的产物。这一进程在疏远社会传统支柱的同时,也催生了新的、心怀不满的阶级,却未能为他们提供政治整合的渠道,从而形成了一个广泛但意识形态上并不统一的反对派联盟。最终,阿亚图拉·霍梅尼领导的教士派系的胜利并非预设结局,而是其卓越的组织能力、融合了宗教与反帝国主义情绪的强大意识形态,以及对关键事件——尤其是美国人质危机——的战略性利用,从而系统性地清除对手、巩固权力的结果。

本分析将涵盖自20世纪60年代为异议埋下伏笔的“白色革命”时期,贯穿1978年至1979年的革命高潮,并以1981年伊斯兰共和国通过解决人质危机和镇压主要内部反对派而完成权力巩固为终点。

第一部分:革命的种子:巴列维王朝的内在矛盾

本部分旨在阐明革命的根本原因,论证巴列维政权尽管表面强大进步,但由于深层次的社会经济和政治文化矛盾,其根基实则脆弱不堪。

1.1 “白色革命”及其不满:破坏性现代化的悖论

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国王继承了其父的现代化事业 3,旨在将伊朗转变为世界强国,甚至期望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的世界第五大军事力量 5。为实现这一宏愿,他于1963年发起了一场自上而下的“白色革命”,推行了一系列改革 6。
成就与进步的表象
“白色革命”涵盖了土地改革、赋予妇女选举权、资源国有化以及建立扫盲和卫生队伍等措施 6。尤其在1973年石油价格暴涨后,伊朗经济经历了显著增长 7。在1964年至1978年间,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高达13.2% 7。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工厂、铁路、大坝和港口拔地而起 3。
社会经济的负面效应
然而,这场急功近利的现代化带来了严重的社会经济后果。土地改革虽然削弱了旧地主阶级,但并未惠及近半数的农村家庭,许多分到土地的农民因地块过小、贫瘠而无法维持生计 6。这导致数百万贫困农民涌入城市,造成了“过度城市化”现象。这些新城市居民大多从事低收入、不稳定的服务业,沦为城市贫民,居住在日益扩大的贫民窟中,成为极易被教士阶层动员的动荡力量 6。
同时,巨额石油收入涌入导致经济过热和恶性通货膨胀,1977年通胀率一度高达35%,贫富差距急剧扩大 6。据国际劳工组织统计,当时的伊朗是世界上收入最不平等的国家之一 9。政府自相矛盾的经济政策,如强制企业加薪的同时又对工薪阶层增税,进一步加剧了政治紧张局势 6。更严重的是,腐败现象猖獗,国王家族和权贵阶层成为石油财富的最大受益者,巴列维基金会沦为王室敛财的工具 7。到1978年,资本外逃估计达到300亿至400亿美元,这极大地激起了民怨 7。

1.2 合法性危机:专制、世俗化与“西方中毒”

政治压迫
巴列维的统治是专制的,所有政治异议都遭到镇压 6。1975年,他取缔所有政党,强制推行单一的“复兴党”,此举疏远了包括中产阶级和巴扎商人在内的社会各阶层 6。其秘密警察组织“萨瓦克”(SAVAK)在美国和以色列的协助下建立,成为政权残暴的象征,通过广泛的监视、审查、酷刑和法外处决来粉碎异见 17。
文化疏离与“Gharbzadegi”批判
政权大力推行世俗化的西方文化,这被视为对伊朗伊斯兰身份的直接攻击 23。酒吧、电影院等西方文化符号的涌入,引起了传统社会的普遍反感,并成为抗议者攻击的目标 25。国王政府还刻意推广前伊斯兰时期的“雅利安”民族认同,其标志性事件是1971年耗资巨大的波斯帝国成立2500周年庆典和随后采用的帝国历法 27。这些举措旨在削弱伊朗身份的宗教基础,却适得其反,加深了与教士阶层的对立 23。
这种强制性的西化催生了“Gharbzadegi”(غرب‌زدگی,常译为“西方中毒”或“西化病”)这一强有力的知识分子批判话语。以贾拉勒·艾哈迈德(Jalal Al-e-Ahmad)等思想家为代表,这一概念批判伊朗因盲目模仿西方而丧失文化本真性,沦为西方商品的被动市场和地缘政治的棋子 29。霍梅尼和教士阶层有效地利用了这种情绪,将国王的政策描绘成对民族独立和伊斯兰价值观的双重背叛 23。

1.3 不满者的联盟:反对派力量版图

巴列维政权的政策几乎得罪了所有社会阶层,催生了一个成分复杂、诉求各异的反对派联盟。

表 1.1:巴列维政权的主要反对派系
派系 主要领袖/人物 社会基础 意识形态/目标 与其他派系关系
传统宗教势力(乌莱玛/巴扎) 霍梅尼、沙里亚特马达里 教士、神学院学生、商人 建立伊斯兰政府、维护文化传统、反西方 天然盟友,经济与精神上的共生关系
现代世俗民族主义者 民族阵线、迈赫迪·巴扎尔甘 受过教育的中产阶级、专业人士、技术官僚 宪政君主制、民主、国家主权 与教士阶层结成不安的联盟,反对左翼
现代左翼/马克思主义者 人民党、人民圣战者组织、人民敢死队 大学生、知识分子、部分产业工人 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革命、反帝国主义 战术上与所有反国王力量结盟,但意识形态上与教士和民族主义者对立

传统联盟:乌莱玛与巴扎
教士阶层(乌莱玛)在伊朗社会拥有巨大的影响力及独立的经济来源,传统上控制着教育和司法系统 46。国王的世俗化改革,特别是“白色革命”,直接威胁到他们的经济利益(如土地改革影响宗教基金)和文化权威 46。巴扎(传统商人)作为一个强大、独立的经济政治力量,控制着伊朗大部分国内贸易 6。他们受到国王偏袒大型国有企业和外国资本的经济政策的挤压,并因反投机运动而利益受损 6。这种联盟是共生的:巴扎为罢工和抗议提供资金支持,而乌莱玛则提供意识形态合法性、通过清真寺建立的组织网络和强大的群众动员能力 6。

现代反对派:民族主义者与左翼
由国王自身改革所催生的受教育中产阶级,最初寻求的是政治自由化和民主改革,而非推翻君主制 47。他们组织松散,在革命运动中加入较晚.6 左翼团体,包括马克思主义者和伊斯兰-马克思主义的人民圣战者组织(MEK),虽然受到严酷镇压,但在大学和部分工人中仍保持着强大影响力 22。他们提供了一种激进的反帝国主义话语,这在某些方面与霍梅尼的言论不谋而合 50。

外部因素:卡特政府
美国总统吉米·卡特的人权政策给巴列维国王带来了巨大压力,迫使他在1977年做出释放政治犯等自由化姿态 6。然而,这种半心半意的自由化政策事与愿违,被反对派视为国王软弱的标志,并为他们提供了组织合法斗争的政治空间 6。至关重要的是,卡特政府内部(国务院与国家安全委员会)在对伊政策上存在严重分歧,导致其政策摇摆不定。这种混乱的信号不仅让本已多疑的国王怀疑美国可能意图推翻他,同时也极大地鼓舞了反对派 6。

深层分析
巴列维政权的现代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创造经济增长和社会变革的同时,也系统性地摧毁了自身的统治基础。它既疏远了代表传统的教士和巴扎商人,又未能将自己亲手创造的、渴望政治参与的现代知识分子阶层吸纳进体制内。这使得政权陷入了其自身造成的夹击之中:一边是它试图取代的传统势力,另一边是它亲手催生的现代力量。
最终,这个看似强大的国家机器被证明是一个“空心”结构。其合法性几乎完全系于国王个人以及与美国的盟友关系之上,缺乏深厚的制度根基或广泛的社会共识。当国王的决心动摇,美国的态度变得模糊不清时,整个大厦便迅速崩塌。革命揭示了一个事实:孔雀王朝的宝座并非建立在坚实的基石上,而是立于脆弱的支柱之上。


第二部分:革命浪潮(1978-1979)

本部分将详细叙述并分析革命之年的关键事件,追溯抗议活动的升级和君主制的崩溃。

表 2.1:伊朗伊斯兰革命关键事件年表(1978年1月 – 1979年2月)
日期 事件 意义/影响
1978年1月7-9日 《消息报》发表诽谤霍梅尼的文章;库姆神学院抗议并遭镇压。 革命的导火索,产生了第一批“烈士”,启动了四十日悼念周期。
1978年2月18日 大不里士爆发首次大规模四十日悼念抗议,并演变为暴力冲突。 确立了“抗议-镇压-死亡-悼念”的革命节奏,将运动推向全国。
1978年3月-5月 四十日悼念抗议周期蔓延至更多城市。 革命势头持续增强,政权无法遏制。
1978年8月19日 阿巴丹雷克斯电影院发生纵火案,约400人死亡;萨瓦克被指为幕后黑手。 公众愤怒情绪急剧升级,将对国王的不满转变为仇恨。
1978年9月8日 德黑兰贾勒广场发生“黑色星期五”大屠杀;政府宣布戒严。 标志着政权与反对派和解的希望彻底破灭,革命目标转向推翻君主制。
1978年10月 全国性大罢工,关键的石油产业陷入瘫痪。 经济瘫痪,切断了政权的生命线,“封印了国王的命运”。
1978年10月6日 霍梅尼被从伊拉克驱逐至法国诺夫勒堡。 战略失误,使霍梅尼获得了巨大的国际媒体平台,得以更有效地领导革命。
1978年12月10-11日 穆哈兰姆月期间爆发大规模示威,数百万人无视戒严令上街。 充分展示了反对派的群众基础和政权的孤立。
1979年1月16日 巴列维国王流亡海外。 标志着长达2500年的伊朗君主制终结。
1979年2月1日 霍梅尼返回德黑兰。 革命精神领袖回归,象征着旧时代的结束和新时代的开启。
1979年2月11日 军队宣布保持中立;巴列维政权彻底垮台。 标志着革命的最终胜利。

2.1 星火燎原:四十日周期的革命节拍器

1978年1月7日,官方报纸《消息报》(Ettela’at)刊登了一篇据称由国王授意的文章,将流亡的霍梅尼污蔑为英国间谍,并质疑其伊朗血统 9。这是一个致命的误判,被视为对整个教士阶层和伊斯兰教的公然攻击 54。
1月9日,这篇文章在圣城库姆引发了神学院学生的抗议。政权安全部队开枪镇压,造成数名抗议者死亡(死亡人数估计在5至70人之间)9。这次暴力事件为革命提供了第一批“烈士”。
库姆的屠杀激活了一个强大的、根植于什叶派文化的社会动员机制:四十日悼念(Arba’een)传统 16。2月18日,即库姆事件遇难者的第四十天,全国各地举行了悼念活动。在大不里士,悼念活动演变为大规模骚乱,安全部队再次开火,造成更多人死亡 9。
这由此建立了一个致命且自我延续的循环:抗议、镇压、死亡、四十日悼念、更大规模的抗议、更残酷的镇压、更多的死亡。这个循环在3月、5月及之后不断重演,地理范围不断扩大,参与人数持续增加 9。它为革命赋予了一种持续不断的节奏和动力,是政权无法打破的“革命节拍器”。

2.2 不可逆转的转折点:雷克斯电影院大火与黑色星期五

雷克斯电影院大火(1978年8月19日)
阿巴丹市的雷克斯电影院发生了一场纵火案,大门被锁死,导致约400名观众(包括许多妇女儿童)被活活烧死 9。尽管后来的证据指向伊斯兰极端分子,但在当时弥漫着对政府极度不信任的氛围中,反对派成功地将责任归咎于萨瓦克 60。这一事件将公众对国王的不满情绪转变为刻骨的仇恨,国王被描绘成一个愿意烧死自己人民的残暴君主 9。
贾勒广场大屠杀(“黑色星期五”,1978年9月8日)
在开斋节期间的大规模示威之后,国王在德黑兰等城市宣布戒严 9。9月8日,军队在德黑兰的贾勒广场向和平示威的人群开火,造成至少64人,甚至可能超过100人死亡 9。反对派利用谣言网络,将死亡人数夸大至数千人,并声称开枪的士兵是以色列雇佣军,这一说法极大地煽动了公众情绪 77。“黑色星期五”被普遍认为是革命的“不归点”。它彻底摧毁了任何妥协或改革的希望,在“国王与人民之间划下了一道血海” 9。自此,革命的诉求从改革决定性地转向了彻底推翻君主制。

2.3 君主制的崩溃

罢工的力量
“黑色星期五”之后,反对派的斗争策略从街头对抗转向大规模罢工,这被证明是更致命的武器 9。从1978年9月和10月开始,罢工从巴扎和大学蔓延到政府部门,最终波及了至关重要的石油产业 6。石油工人的罢工使国家经济陷入瘫痪,切断了政权的主要收入来源,彻底暴露了其无力控制局势的窘境,最终“封印了国王的命运” 6。
国王出走与巴赫蒂亚尔的失败
面对一个瘫痪的国家和巨大的内外压力,国王做出了最后的努力,任命反对派人物沙普尔·巴赫蒂亚尔为首相 9。1979年1月16日,国王及其家人含泪离开伊朗,流亡海外,结束了伊朗长达2500年的君主统治 81。然而,巴赫蒂亚尔政府从一开始就注定失败。霍梅尼从巴黎谴责他是国王的傀儡,而民众也如此看待他。他没有任何群众基础 9。
军队的中立
在接下来的几周里,巴赫蒂亚尔的合法政府与霍梅尼任命的“临时政府”之间形成了紧张的对峙 80。最后的摊牌发生在1979年2月9日至11日。一个空军基地的亲霍梅尼士兵起义,迅速演变成全城的武装冲突,游击队和武装平民也加入战斗,并攻占了军火库 9。面对发动一场血腥内战或彻底投降的选择,军方最高委员会于2月11日宣布保持中立,命令所有部队返回军营 7。这一决定标志着旧政权的最终崩溃。

2.4 领袖归来:霍梅尼在流亡中领导革命

统一的象征
自1964年起就流亡在外的霍梅尼,成为了革命无可争议的象征性领袖 23。他对国王和美国的坚定反对,为他赢得了巨大的道义资本。

巴黎的媒体中心
1978年10月,国王政权施压伊拉克,将霍梅尼驱逐出境,这又是一个战略性失误 9。霍梅尼最终落脚于巴黎郊外的诺夫勒堡。在这里,他可以不受限制地接触国际媒体。他的讲话被录制在录音带上,通过国际长途电话传回伊朗,再被转录和复印,传遍全国的清真寺网络,成功绕过了国家的严密审查 9。

战略性的模糊
在这一关键时期,霍梅尼的言论始终保持着广泛、包容且常常是模糊的。他高呼自由、独立和社会正义,这些口号吸引了民族主义者、左翼分子和中产阶级 50。他刻意淡化其激进的“法基赫的监护”(Velayat-e Faqih)理论,因为这一理论会过早地分裂反国王的统一战线 84。这种战略性的隐瞒对于将诉求各异的反对派力量团结在他一个人的旗帜下至关重要。

深层分析
革命的成功不仅在于政治动员,更在于教士阶层对什叶派宗教仪式的巧妙运用。他们将当代的政治斗争与7世纪伊玛目侯赛因在卡尔巴拉殉难的神圣叙事相融合。抗议者被描绘成伊玛目侯赛因的当代追随者,而国王则成了暴君亚齐德的化身 67。这使得政治抗议升华为一种宗教义务,赋予了运动巨大的情感和道德力量,这是任何世俗团体都无法比拟的。
此外,在革命斗争中,对舆论的争夺与街头的战斗同等重要。反对派,特别是教士派系,在宣传战中始终压倒政权。无论是雷克斯电影院大火还是黑色星期五大屠杀,他们都成功地控制了事件的叙事,将事实真相淹没在能够最大程度激发公众愤怒的谣言和指控中 73。政权由于其媒体审查和信誉丧失,完全无法对抗反对派高效、富有情感共鸣且以宗教为框架的宣传攻势。


第三部分:教士的巩固:铸造伊斯兰共和国(1979-1981)

本部分将分析革命后的关键时期,重点阐述霍梅尼派系如何系统性地排挤其革命盟友,最终建立神权统治。

3.1 双重权力困境:临时政府与革命网络

两个政府
霍梅尼回国后,任命了备受尊敬的自由派民族主义者迈赫迪·巴扎尔甘为临时政府总理 22。这是一个安抚中产阶级和国际社会的战略举措 89。
真正的权力
然而,真正的权力并不在巴扎尔甘的正式政府手中,而在于一个由霍梅尼的教士追随者控制的平行革命机构网络 84。这个网络包括:

  • 伊斯兰革命委员会:一个由霍梅尼在巴黎组建的、由高级教士和世俗盟友组成的秘密机构,它扮演着真正的立法和行政角色,制定法律、指导政策 50。
  • 革命委员会(Komitehs):以清真寺为基地的民兵组织,他们控制街头,进行任意逮捕和财产没收,是革命的“眼睛和耳朵” 16。
  • 革命法庭:由萨迪克·哈勒哈利(人称“刽子手”)等人领导,这些法庭对前政权官员及后来的政治反对派进行草率的审判和处决,完全绕过了正式的司法体系 50。

巴扎尔甘的无力
巴扎尔甘的政府形同虚设,他自己将其形容为“一把没有刀刃的刀” 92。他和他的部长们无法控制革命委员会、法庭或经济。他们的权威不断受到革命委员会的侵蚀,导致巴扎尔甘多次提出辞职,但最初都被霍梅尼拒绝 84。这段双重权力时期是极其不稳定的,其本质就是为了边缘化温和派。

3.2 清洗革命者:排挤盟友

教士派系并非一蹴而就地夺取权力,而是系统性地清除了他们曾经的盟友——民族主义者、自由派和左翼分子 16。
巩固权力的工具

  • 伊斯兰共和党(IRP):1979年2月由霍梅尼的核心追随者(如贝赫什提、哈梅内伊、拉夫桑贾尼)创立,成为教士派系的政治工具,利用其组织力量主导选举和国家机构 49。
  • 伊斯兰革命卫队(IRGC):1979年5月正式成立,作为一支直接效忠于霍梅尼和教士阶层的意识形态军队。其任务是制衡常规军队,并镇压内部的“反革命分子”,而“反革命分子”的定义很快就扩展到所有非霍梅尼派的反对者 81。

打击反对派
民族主义者和自由派如巴扎尔甘被排挤出局,民族阵线被攻击和取缔。左翼力量中,最初支持霍梅尼的人民党(Tudeh)后来也遭到镇压。而与教士阶层在意识形态上发生冲突的人民圣战者组织(MEK)则在1981年遭到血腥镇压,数千人被处决 49。甚至那些反对霍梅尼政治模式的高级教士,如沙里亚特马达里,也被打压和边缘化 84。

3.3 宪法政变:将“法基赫的监护”制度化

第一次公投(1979年3月)
革命胜利后不到两个月,伊朗举行了一次公投,问题只有一个:“你是否赞成伊斯兰共和国?” 80。在革命热情高涨且没有其他选项的情况下,公投以98%的支持率通过。这为新政权提供了一个模糊但强有力的民众授权。
宪法草案
由自由派法学家起草的初始宪法草案,是基于法国模式,设有一位强有力的总统,并未包含教士统治的内容 85。霍梅尼最初似乎准备接受这份草案 113。
专家会议(1979年8月)
在左翼和部分宗教人士要求下,伊朗选举产生了一个73人的“专家会议”,负责最终审定宪法 113。由于世俗派的抵制和伊斯兰共和党的操控,选举结果是霍梅尼的教士追随者大获全胜 57。
植入“法基赫的监护”
专家会议召开后,教士主导的成员们立即废弃了自由派的草案,重新起草了一部全新的宪法 110。其中最核心和最具争议的,就是加入了“法基赫的监护”(Velayat-e Faqih)原则 24。这一理论由霍梅尼在其1970年的著作中提出,但在革命期间一直秘而不宣。它主张国家最高主权属于真主,并由最合格的伊斯兰法学家代为行使。这一原则被写入宪法,创立了“最高领袖”的职位,赋予其凌驾于所有政府部门之上的绝对权力 86。
第二次公投(1979年12月)
这部新的神权宪法在1979年12月付诸公投并获通过,尽管投票率有所下降且少数民族地区普遍抵制,但它为新政权的合法性奠定了法律基础 24。

3.4 人质危机作为政治武器

使馆被占(1979年11月4日)
一群自称“伊玛目路线的穆斯林学生”的激进分子冲进美国驻德黑兰大使馆,将52名美国外交官和平民扣为人质,持续了444天 11。他们公开的要求是引渡当时正在美国接受治疗的巴列维国王 120。
国内政治的妙招
这场人质危机虽然是外交上的灾难,但在国内政治上却是强硬派的一记妙招 84。

  • 摧毁温和派:临时政府总理巴扎尔甘在危机爆发前几天刚与美国官员会面,此时他无力解决危机。11月6日,他的政府集体辞职以示抗议,霍梅尼毫不犹豫地接受了 84。人质危机有效地清除了政府内部自由派民族主义者的最后残余。
  • 动员群众:危机使得教士派系能够高举反美大旗,将自己塑造为革命的真正捍卫者,以对抗“大撒旦” 11。这在他们强行通过神权宪法的关键时刻,极大地团结了民众。霍梅尼曾明确表示,人质危机有助于团结人民,使宪法更容易获得通过 121。
  • 巩固权力:随着温和派的出局,革命委员会完全接管了政府,实现了无可争议的统治 84。这场危机为清洗所有被认为不够反西方的个人和团体提供了完美的借口,最终完成了教士权力的巩固。

深层分析
1979年2月至1981年的这段时期,并非简单的革命后巩固,而是一场“革命中的革命”,是霍梅尼派系针对其前盟友发动的一场教士政变。第一场革命(1978-79年)是一个目标多元的广泛联盟,其唯一的共同点是推翻国王 16。国王倒台后,这些目标之间的根本不相容性便暴露无遗 84。教士派系通过其平行的权力结构,系统性地瓦解了以温和派为首的正式国家机器,并利用意识形态武器和暴力手段清洗了民族主义者和左翼。专家会议上的“宪法政变”和作为最后一击的人质危机,共同完成了这场“第二革命”,为绝对的教士统治扫清了所有内部障碍。

最终,教士派系的胜利,与其说源于其意识形态的感召力,不如说源于其卓越的组织能力和对权力政治的冷酷理解,这是他们的自由派和左翼对手所缺乏的。自由派坚持合法渐进的变革,未能认清权力斗争的残酷本质 90。左翼则派系林立,且犯下了与教士结盟的致命错误 109。相比之下,教士派系拥有一个任何其他团体都无法比拟的、早已存在的全国性组织网络(清真寺、神学院、巴扎),并迅速创建了只效忠于自己的新暴力机器(革命卫队、革命委员会)。在革命后的权力真空中,决定最终胜负的,不是最美好的理想,而是最有组织、最无情、最懂得如何创造和使用权力工具的派系。


结论:1979年的不朽遗产

伊朗伊斯兰革命并非一个单一事件,而是一个多阶段的过程。它始于一场反对巴列维政权社会政治失败的广泛起义,由传统与现代力量组成的独特联盟所推动。然而,它最终演变为一场“革命中的革命”,其中组织严密、战略高超的教士派系在阿亚图拉·霍梅尼的领导下,成功地劫持了运动的势头,清除了所有竞争对手,并制度化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神权政体。
到1981年,随着人质危机的解决和主要反对派被镇压,伊斯兰共和国的统治已经稳固。其定义性特征——“法基赫的监护”原则、强大的教士阶层、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的反美主义,以及正式与革命机构并存的双重权力结构——都是在1979年至1981年的巩固时期被铸就的。
这一过程不仅决定了现代伊朗的历史轨迹,也向世界政治舞台引入了一股强大的新力量:一个致力于“输出革命”并挑战现有国际秩序的革命性神权国家。这份遗产至今仍在深刻地塑造着地区乃至全球的动态 45。

引用的著作

  1. Background and causes of the Iranian Revolution - Wikipedia,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3, 2025, https://en.wikipedia.org/wiki/Background_and_causes_of_the_Iranian_Revolution
  2. The Iranian Revolution | History of Western Civilization II - Lumen Learning,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3, 2025, https://courses.lumenlearning.com/suny-hccc-worldhistory2/chapter/the-iranian-revolution/
  3. 巴列维王朝 - 维基百科,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0, 2025, https://zh.wikipedia.org/zh-cn/%E5%B7%B4%E5%88%97%E7%BB%B4%E7%8E%8B%E6%9C%9D
  4. 伊朗经济发展道路:探索与转型 - 中国中东研究网,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0, 2025, http://www.mesi.shis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5/56/adcd726141658cd2e07e433c9896/f86c62b0-25c1-4d35-9817-3322e82fb996.pdf
  5. 巴列维王朝的波斯湾战略及其地区影响 - 中国中东研究网,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0, 2025, http://www.mesi.shis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b3/e9/01d0436f434689eae48bd57e1dc6/b6f79267-8060-4e80-bb37-2d88db768402.pdf
  6. 从巴列维王朝的突然倾覆看伊朗社会变革与社会稳定问题-伊朗研究中心,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0, 2025, https://ylyjzx.swu.edu.cn/info/1004/1721.htm
  7. 伊朗王国-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 Wikipedia,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0, 2025, https://zh.wikipedia.org/zh-cn/%E4%BC%8A%E6%9C%97%E7%8E%8B%E5%9C%8B
  8. 礼萨·巴列维- 穆罕默德 - 维基百科,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0, 2025, https://zh.wikipedia.org/zh-cn/%E7%A9%86%E7%BD%95%E9%BB%98%E5%BE%B7-%E7%A4%BC%E8%90%A8%C2%B7%E5%B7%B4%E5%88%97%E7%BB%B4
  9. 伊朗伊斯兰革命-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0, 2025, https://zh.wikipedia.org/zh-cn/%E4%BC%8A%E6%9C%97%E4%BC%8A%E6%96%AF%E8%98%AD%E9%9D%A9%E5%91%BD
  10. 1970大通胀简史 - 华尔街见闻,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0, 2025, https://wallstreetcn.com/articles/3664375
  11. 伊斯兰革命视域下的伊朗发展观察 -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0, 2025, https://mideast.shis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d0/ab/07d8779d4f33ab31e687a4e8ec0b/98b860af-c082-45fd-ac03-866549b325ec.pdf
  12. 1979年后的伊朗人口政策:历史嬗变、机制与困境,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0, 2025, https://ylyjzx.swu.edu.cn/info/1004/1772.htm
  13. 伊朗经济-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0, 2025, https://zh.wikipedia.org/zh-cn/%E4%BC%8A%E6%9C%97%E7%B6%93%E6%BF%9F
  14. 伊朗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前景分析,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0, 2025, https://ylyjzx.swu.edu.cn/info/1004/1701.htm
  15. 复盘:石油危机下的美股 - 财联社,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0, 2025, https://www.cls.cn/detail/952882
  16. Iranian Revolution | Summary, Causes, Effects, & Facts - Britannica,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3, 2025, https://www.britannica.com/event/Iranian-Revolution
  17. 1953年伊朗政变-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0, 2025, https://zh.wikipedia.org/zh-cn/1953%E5%B9%B4%E4%BC%8A%E6%9C%97%E6%94%BF%E8%AE%8A
  18. 萨瓦克-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 Wikipedia,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0, 2025, https://zh.wikipedia.org/zh-cn/%E8%90%A8%E7%93%A6%E5%85%8B
  19. 伊朗“政权更迭”:西方不民主的历史 - 半岛电视台,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0, 2025, https://chinese.aljazeera.net/news/2025/6/19/2025/6/19/伊朗政权更迭西方不民主的历史
  20. 曾经是盟友伊朗以色列变成死敌 - Swissinfo,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0, 2025, https://www.swissinfo.ch/chi/%E6%9B%BE%E7%BB%8F%E6%98%AF%E7%9B%9F%E5%8F%8B-%E4%BC%8A%E6%9C%97%E4%BB%A5%E8%89%B2%E5%88%97%E5%8F%98%E6%88%90%E6%AD%BB%E6%95%8C/75705989
  21. 薩瓦克-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0, 2025,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90%A8%E7%93%A6%E5%85%8B
  22. The Iranian Revolution (1977-1979) | ICNC - International Center on Nonviolent Conflict,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3, 2025, https://www.nonviolent-conflict.org/iranian-revolution-1977-1979/
  23. 伊朗的文化结构与民族复兴思潮演进- 国际合作中心,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0, 2025, https://www.icc.org.cn/publications/theories/1158.html
  24.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政治体制探究* - 上海外国语大学,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0, 2025, http://www.mesi.shisu.edu.cn/_upload/article/3d/f1/3106d1a74a6d8f61c0f6e7b1425f/43ea8583-48d8-44f1-892d-8e328b597814.pdf
  25. 蓟门决策:伊朗的现代化转型_新闻中心_新浪网,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0, 2025, http://news.sina.com.cn/z/ylzx/
  26. 权力结构与权力制衡: 反思伊朗伊斯兰革命∗ - 西亚非洲,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0, 2025, https://xyfz.ajcass.com/UploadFile/Issue/dmtmuorv.pdf
  27. 民族认同构建视角下雅利安主义在伊朗的散布与影响* - 西北大学中东 …,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0, 2025, https://imes.nwu.edu.cn/__local/5/E2/B7/F9BC540F2831A7046D2A3D8508C_B49B5C16_84046.pdf
  28. 巴列维王朝的民族政策对伊朗阿塞拜疆人影响探析,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0, 2025, https://ylyjzx.swu.edu.cn/info/1004/1133.htm
  29. Westoxification - Oxford Reference,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0, 2025, https://www.oxfordreference.com/display/10.1093/oi/authority.20110803121918757
  30. Gharbzadegi - Wikipedia,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0, 2025, https://en.wikipedia.org/wiki/Gharbzadegi
  31. Mustafa Aslan A Plague from the West: Jalal Al-e Ahmad’s Gharbzadegi within the context of anti-Westernism in the Islamic Worl - Ceu,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0, 2025, https://www.etd.ceu.edu/2019/aslan_mustafa.pdf
  32. Revised and extended article: The Last Muslim Intellectual, The Life and Legacy of Jalal Al-e Ahmad: Political economy Approach,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0, 2025, https://scj.sbu.ac.ir/article_105024.html
  33. The Fundamentals of Iran’s Islamic Revolution - Tony Blair Institute,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0, 2025, https://institute.global/insights/geopolitics-and-security/fundamentals-irans-islamic-revolution
  34. “Eastoxification” supersedes “Westoxification” in Persian - Language Log,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0, 2025, https://languagelog.ldc.upenn.edu/nll/?p=43338
  35. Cultural Politics in Pahlavi Iran (Chapter 2)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0, 2025, https://www.cambridge.org/core/books/cultural-politics-of-art-in-iran/cultural-politics-in-pahlavi-iran/48589847A6822C869DD86C8F5D281067
  36. Gharbzadegi in Iran: A Reactionary Alternative to ‘Development’? - ResearchGate,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0, 2025,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36616211_Gharbzadegi_in_Iran_A_Reactionary_Alternative_to_‘Development’
  37. (PDF) Jalal Al-e Ahmad’s Gharbzadegi and the Spirit of Bandung: A Decolonial Reimagination of Development in Mid-Twentieth Century Iran - ResearchGate,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0, 2025,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60324919_Jalal_Al-e_Ahmad’s_Gharbzadegi_and_the_Spirit_of_Bandung_A_Decolonial_Reimagination_of_Development_in_Mid-Twentieth_Century_Iran
  38. Jalal Al-e Ahmad’s Gharbzadegi and the Spirit of Bandung: A Decolonial Reimagination of Development in Mid-Twentieth Century Iran,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0, 2025, https://snuac.snu.ac.kr/2015_snuac/wp-content/uploads/2015/07/%EC%95%84%EC%8B%9C%EC%95%84%EB%A6%AC%EB%B7%B0-12-1-12-Siavash-Saffari-%EB%85%BC%EB%AC%B8.pdf
  39. Jalal Al-e Ahmad’s Original Conception of Westoxification and its Post-Revolutionary Reinvention - ShareOK,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0, 2025, https://shareok.org/entities/undpublication/2c61c011-f947-4cd0-9cd7-10e67a79c5be
  40. Eskandar Sadeghi-Boroujerdi Gharbzadegi, Colonial Capitalism and the Racial State in Iran Contact email - Goldsmiths Research Online,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0, 2025, https://research.gold.ac.uk/29200/15/Sadeghi-Boroujerdi%2C%20E.%20%282020%29%20Gharbzadegi%20Colonial%20Capitalism_AAM.pdf
  41. Class Struggle and Westoxication in Pahlavi Iran: a Review of the Iranian Series ‘Shahrzad’,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0, 2025, https://www.counterpunch.org/2016/04/29/class-struggle-and-westoxication-in-pahlavi-iran-a-review-of-the-iranian-series-shahrzad/
  42. De-politicizing Westoxification: (Chapter 2) - Iran’s Quiet Revolution,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0, 2025, https://www.cambridge.org/core/books/irans-quiet-revolution/depoliticizing-westoxification/2E4FD77C32CC934B1E63AFD4D6A9F2D3
  43. THE CONCEPT OF GHARBZADEGI: HISTORICAL AND PHILOSOPHICAL BACKGROUND,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0, 2025, https://dspace.spbu.ru/items/f4aef476-a4fc-4479-985a-3f5e3887073c
  44. Ahmad Fardid: Westoxification and the Politics of Destiny in Modern Iran>,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0, 2025, https://cola.utexas.edu/government/events/ahmad-fardid-westoxification-and-the-politics-of-destiny-in-modern-iran
  45. 霍梅尼伊斯兰革命思想研究* -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0, 2025, http://niis.cssn.cn/webpic/web/niis/upload/2012/11/d20121116154504353.pdf
  46. 伊朗领袖代表制的历史渊源与现实治理探析 -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0, 2025, https://mideast.shis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4a/47/0980ce814d6780e0dc23d77f119a/80ce05d2-6b2e-4c9f-ac50-7a35f5305409.pdf
  47. 伊朗教育世俗化改革及其对两次革命爆发的影响 - 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0, 2025, https://imes.nwu.edu.cn/__local/E/ED/C5/D54D15F56177D58285C4CD4E060_CF0604FE_5E61E.pdf
  48. Islamic Revolutionary Guard Origin - World Jewish Congress,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3, 2025, https://www.worldjewishcongress.org/en/islamic-revolutionary-guard-corps-origin
  49. Organizations of the Iranian Revolution - Wikipedia,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3, 2025, https://en.wikipedia.org/wiki/Organizations_of_the_Iranian_Revolution
  50. The role of Khomeini in the 1979 Iranian Revolution - Retrospect Journal,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3, 2025, https://retrospectjournal.com/2025/03/30/the-role-of-khomeini-in-the-1979-iranian-revolution/
  51. Iranian Revolution | EBSCO Research Starters,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3, 2025, https://www.ebsco.com/research-starters/history/iranian-revolution
  52. 霍梅尼送给美国的真假“秋波” - 人民日报,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0, 2025, http://paper.people.com.cn/hqrw/html/2016-08/06/content_1726338.htm
  53. Ettela’at - Wikipedia,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3, 2025, https://en.wikipedia.org/wiki/Ettela%27at
  54. An insult sparked the Islamic revolution 40 years ago - Taipei Times,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3, 2025, https://www.taipeitimes.com/News/editorials/archives/2018/01/09/2003685435
  55. 1978 Qom protest - Wikipedia,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3, 2025, https://en.wikipedia.org/wiki/1978_Qom_protest
  56. January 1978, first sparks of the Iranian revolution - ARY News,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3, 2025, https://arynews.tv/january-1978-iran-revolution/
  57. The Iranian revolution—A timeline of events - Brookings Institution,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3, 2025, https://www.brookings.edu/articles/the-iranian-revolution-a-timeline-of-events/
  58. Timeline of the Iranian Revolution - Wikipedia,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3, 2025,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imeline_of_the_Iranian_Revolution
  59. History of Iranian Revolution - Timeline - Historydraft,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3, 2025, https://historydraft.com/story/iranian-revolution/timeline/330
  60. ‘The Shah is gone’: Revisiting the Iranian revolution 40 years later | Middle East Eye,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3, 2025, https://www.middleeasteye.net/opinion/shah-gone-revisiting-iranian-revolution-40-years-later
  61. 1979 - The Iranian Revolution, the siege of Makkah, and the Soviet invasion of Afghanistan,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3, 2025, https://www.arabnews.com/node/2597000/amp
  62. The spark that ignited a revolution: 1978 Qom Protest - Mehr News Agency,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3, 2025, https://en.mehrnews.com/news/226635/The-spark-that-ignited-a-revolution-1978-Qom-protests
  63. The Qum Protests and the Coming of the Iranian Revolution, 1975 and 1978 | Social Science History | Cambridge Core,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3, 2025, https://www.cambridge.org/core/journals/social-science-history/article/qum-protests-and-the-coming-of-the-iranian-revolution-1975-and-1978/A1EE9BD1496A4DDBAED00C945B05B8CF
  64. The Qum Protests and the Coming of the Iranian Revolution, 1975 and 1978 - Charles Kurzman,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3, 2025, https://kurzman.unc.edu/wp-content/uploads/sites/1410/2011/06/Kurzman_Qum_Protests.pdf
  65. The Qum Protests and the Coming of the Iranian Revolution, 1975 and 1978,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3, 2025,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1047020_The_Qum_Protests_and_the_Coming_of_the_Iranian_Revolution_1975_and_1978
  66. The Role of Islam in the Iranian Revolution,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3, 2025, https://www.historystudies.net/dergi/tar20151242fb5.pdf
  67. Sacralizing a Shia Public Sphere: Muharram Commemorations Across Iran,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3, 2025, https://ajammc.com/2015/12/01/muharram-iran-shia-public-sphere/
  68. What is the Day of Arabeen? - WhoisHussain.org,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3, 2025, https://whoishussain.org/who-is-hussain/the-day-of-arbaeen/
  69. Arba’een: The Revolution - Islamic Pulse,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3, 2025, https://islamicpulse.tv/arbaeen-the-revolution/
  70. Messages of “Arba’een Walking” as “Media” | Ghaffari Hashjin,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3, 2025, https://ijmmu.com/index.php/ijmmu/article/view/1456
  71. Martyrdom in Iran - Wikipedia,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3, 2025,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artyrdom_in_Iran
  72. The Final Phase of the Shah - United Against Nuclear Iran,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3, 2025, https://www.unitedagainstnucleariran.com/supreme-leader/final-phase-of-shah
  73. Cinema Rex fire - Wikipedia,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3, 2025,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inema_Rex_fire
  74. The Cinema Rex Fire - BookBrowse.com,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3, 2025, https://www.bookbrowse.com/mag/btb/index.cfm/book_number/4925/the-lion-women-of-tehran
  75. The Catastrophe of Cinema Rex,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3, 2025, https://ali-tehrani.com/cinemarexabadan/assets/cinema_rex_aabadan_english.pdf
  76. Iran, The Deers, and the Cinema Fire that Started a Revolution - Good Trouble,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3, 2025, https://www.goodtroublemag.com/home/iran-the-deers-and-the-cinema-fire-that-started-a-revolution
  77. Black Friday (1978) - Wikipedia,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3, 2025, https://en.wikipedia.org/wiki/Black_Friday_(1978)
  78. FACT SHEET: Protests in Iran 1979-2023,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3, 2025, https://iranprimer.usip.org/blog/2019/dec/05/fact-sheet-protests-iran-1999-2019-0
  79. The US and Iran part II - the Shah and the revolution - The World from PRX,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3, 2025, https://theworld.org/stories/2014/01/15/us-and-iran-part-ii-shah-and-revolution
  80. Iranian Revolution - Wikipedia,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3, 2025, https://en.wikipedia.org/wiki/Iranian_Revolution
  81.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0, 2025, http://www.gnfccsco.com/2025-01/07/c_175833.htm
  82. 1979吞沒伊朗的「黑潮」:什葉派救主何梅尼政變奪權記| 轉角國際udn Global,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0, 2025, 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4/6555467
  83. Iran’s referendum and the transformation to the Islamic Republic | Religion - Al Jazeera,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3, 2025, https://www.aljazeera.com/features/2019/3/30/irans-referendum-and-the-transformation-to-the-islamic-republic
  84. Aftermath of the Iranian Revolution - Wikipedia,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3, 2025,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ftermath_of_the_Iranian_Revolution
  85. How Khomeini hijacked Iran’s 1979 revolution |,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3, 2025, https://english.mojahedin.org/article/how-khomeini-hijacked-irans-1979-revolution/
  86. Khomeinism - Wikipedia,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3, 2025, https://en.wikipedia.org/wiki/Khomeinism
  87. Shiite Mourning Ceremonies Take Anti-Government Color In Iran,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3, 2025, https://www.iranintl.com/en/202307281383
  88. Iran Timeline: Since the 1979 Revolution | United States Institute of Peace,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3, 2025, https://www.usip.org/iran-timeline-1979-revolution
  89. Aftermath of the Revolution - UANI,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3, 2025, https://www.unitedagainstnucleariran.com/supreme-leader/aftermath-of-revolution
  90. The Failure of Mehdi Bazargan How the Revolutionary Council, the Clerical Oligarchy, and United States Foreign Policy Undermined the Liberal Democracy of Iran in 1979 - GW ScholarSpace,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3, 2025, https://scholarspace.library.gwu.edu/concern/gw_etds/bc386j40t?locale=fr
  91. The Failure of Mehdi Bazargan How the Revolutionary Council, the Clerical Oligarchy, and United States Foreign Policy Undermine - GW ScholarSpace,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3, 2025, https://scholarspace.library.gwu.edu/downloads/4f16c307d?disposition=inline&locale=en
  92. Interim Government of Iran (1979) - Wikipedia,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3, 2025, https://en.wikipedia.org/wiki/Interim_Government_of_Iran_(1979)
  93. Council of the Islamic Revolution - Wikipedia,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3, 2025,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ouncil_of_the_Islamic_Revolution
  94. “Revolutionary Council” was formed shortly before Imam Khomeini’s return to Iran,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3, 2025, http://en.imam-khomeini.ir/en/n34746/-Revolutionary-Council-was-formed-shortly-before-Imam-Khomeini-s-return-to-Iran
  95. Iran executions and the role of ‘revolutionary courts’ - The University of Sydney,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3, 2025, https://www.sydney.edu.au/news-opinion/news/2023/01/13/iran-executions-and-the-role-of--revolutionary-courts-.html
  96. Islamic Revolutionary Court - Wikipedia,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3, 2025, https://en.wikipedia.org/wiki/Islamic_Revolutionary_Court
  97. the revolutionary courts in iran,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3, 2025, https://rasanah-iiis.org/english/wp-content/uploads/sites/2/2020/02/THE-REVOLUTIONARY-COURTS-IN-IRAN.pdf
  98. Unveiling The Darkness: The 1981 Massacre In Post-Revolutionary Iran,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3, 2025, https://www.iranintl.com/en/202402150309
  99. Iran’s Revolutionary Courts: 38 Years of Unfair Trials and Arbitrary Executions,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3, 2025, https://theglobepost.com/2018/02/22/iran-revolutionary-courts/
  100. Mehdi Bazargan - Wikipedia,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3, 2025,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ehdi_Bazargan
  101. The Iranian Revolution, 40 Years On: Oppression at Home, Aggression Abroad - AIPAC,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3, 2025, https://www.aipac.org/resources/iranian-revolution-k9tn2-tz6kp-zydeg
  102. Iranian Revolution - Aftermath, Reforms, Legacy | Britannica,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3, 2025, https://www.britannica.com/event/Iranian-Revolution/Aftermath
  103. Islamic Republican Party - Wikipedia,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3, 2025, https://en.wikipedia.org/wiki/Islamic_Republican_Party
  104. 阿里·哈梅内伊:霍梅尼之后的伊朗革命最高领袖 - 半岛电视台,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0, 2025, https://chinese.aljazeera.net/encyclopedia/2024/9/18//阿里哈梅内伊霍梅尼之后的伊朗革命最高领袖
  105. Islamic Revolutionary Guard Corps - Wikipedia,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3, 2025, https://en.wikipedia.org/wiki/Islamic_Revolutionary_Guard_Corps
  106. Islamic Revolutionary Guard Corps (IRGC) | History, Growth, & Sanctions - Britannica,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3, 2025, https://www.britannica.com/topic/Islamic-Revolutionary-Guard-Corps
  107. 伊朗革命何去何从?(励思,1981年8月),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0, 2025, https://www.marxists.org/chinese/reference-books/octoberreview/iran/17.htm
  108. 1979 Iranian Islamic Republic referendum - Wikipedia,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3, 2025, https://en.wikipedia.org/wiki/1979_Iranian_Islamic_Republic_referendum
  109. Forty-four years of an Islamic Republic. Many now regret the 1979 revolution.,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3, 2025, https://www.atlanticcouncil.org/blogs/iransource/forty-four-years-of-an-islamic-republic-many-now-regret-the-1979-revolution/
  110. Iran 1979 - Constitution Writing & Conflict Resolution,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3, 2025, https://pcwcr.princeton.edu/reports/iran1979.html
  111. The Referendum On the Islamic Republic Has Expired | Iran International,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3, 2025, https://www.iranintl.com/en/202404018218
  112. Building the Islamic State: The Draft Constitution of 1979 Reconsidered | Iranian Studies,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3, 2025, https://www.cambridge.org/core/journals/iranian-studies/article/building-the-islamic-state-the-draft-constitution-of-1979-reconsidered/9302C4A8F85C84824189B9132F3FB058
  113. Assembly for the Final Review of the Constitution - Wikipedia,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3, 2025,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ssembly_for_the_Final_Review_of_the_Constitution
  114. www.unitedagainstnucleariran.com,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3, 2025, https://www.unitedagainstnucleariran.com/supreme-leader/background-role-of-supreme-leader#:~:text=The%20Constitution%20of%20the%20Islamic,the%20role%20of%20Supreme%20Leader.
  115. Velayat-e Faqih: A Foundational Concept in Iran’s Governance and Regional Influence,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3, 2025, https://ausafsayeed.com/velayat-e-faqih-a-foundational-concept-in-irans-governance-and-regional-influence/
  116. Guardianship of the Islamic Jurist - Wikipedia,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3, 2025, https://en.wikipedia.org/wiki/Guardianship_of_the_Islamic_Jurist
  117. Velayat-E Faqih in the Constitution of Ira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ocrary - Penn Carey Law: Legal Scholarship Repository,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3, 2025, https://scholarship.law.upenn.edu/cgi/viewcontent.cgi?article=1479&context=jcl
  118. On the Unconstitutionality of Iran’s Current Constitution - Lawfare,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3, 2025, https://www.lawfaremedia.org/article/unconstitutionality-irans-current-constitution
  119. 伊朗人质危机-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0, 2025, https://zh.wikipedia.org/zh-cn/%E4%BC%8A%E6%9C%97%E4%BA%BA%E8%B4%A8%E5%8D%B1%E6%9C%BA
  120. Iran hostage crisis | Definition, Summary, Causes, Significance …,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3, 2025, https://www.britannica.com/event/Iran-hostage-crisis
  121. Iran hostage crisis - Wikipedia,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3, 2025, https://en.wikipedia.org/wiki/Iran_hostage_crisis
  122. The Effect of the Iranian Hostage Crisis on the 1980 Presidential Election - Scholar Works at Harding,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3, 2025, https://scholarworks.harding.edu/cgi/viewcontent.cgi?article=1017&context=tenor
  123. 伊朗人质危机: 美国对伊制裁的起源 - 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0, 2025, https://imes.nwu.edu.cn/__local/B/83/AD/897606F41A59697340CDFC46E4F_1C14DF43_72C05.pdf
  124.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1977–1980, Volume XI, Part 1, Iran: Hostage Crisis, November 1979–September 1980 - Historical Documents - Office of the Historian,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3, 2025, https://history.state.gov/historicaldocuments/frus1977-80v11p1/d37
  125. 美国与伊朗的敌对及其对国际地缘政治的影响 - 中国人民外交学会,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0, 2025, https://www.cpifa.org/cms/book/132
  126. 时评| 伊朗与国际体系:融入还是对抗?,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0, 2025, https://www.siis.org.cn/sp/3098.jhtml
  127. 伊朗加入上合组织的地缘政治影响及其外交走向[1], 访问时间为 六月 20, 2025, https://www.caifc.org.cn/uploadfile/2024/0715/20240715125745390.pdf

伊朗研究系列:二、孔雀王朝的瓦解:对伊朗伊斯兰革命进程的全面分析(1978-1981)(G研究)
https://ai123.win/2025/06/23/伊朗研究系列:二、孔雀王朝的瓦解:对伊朗伊斯兰革命进程的全面分析(1978-1981)(G研究)/
作者
AIs
发布于
2025年6月23日
许可协议